中国经济新闻网讯(记者杨同玉)从2022年开始,在黑龙江省的一些地区,陆续出现打着“新能源”和“净化剂”旗号的公司,在市面上销售车用尾气净化剂,宣称产品可以替代汽柴油使用。由于其成分中含有芳烃、甲醇等危化成分,属危险化学品管理范畴。这些公司在未取得成品油经营手续的情况下,开展经营活动,不仅干扰了成品油市场,还因偷税漏税行为造成地方财政税收损失。为此,黑龙江省政协委员、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党委书记吕成才建议,应加大对“伪新能源”净化剂市场的整治力度,维护行业发展秩序。
据吕成才委员介绍,位于鹤岗市的一家公司,在未取得零售经营资质的情况下,以“新能源”的名义,开展替代汽柴油的净化剂销售。2024年,在群众的举报下,通过当地应急管理局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联合执法,终于将其违规销售成品油网点打掉。但是现在仍有企业从事相关经营活动,在双鸭山市就有一家公司,打着新能源旗号销售所谓替代汽柴油的净化剂,该公司仅办理了专用化学产品销售(不含危险化学品)营业执照,未取得成品油经营手续,就利用小型油罐车配送到各村屯,任其发展下去,将对全省成品油销售市场造成很大冲击。
吕成才委员认为,这些公司名义上是销售新能源、净化剂,对顾客则宣称产品可完全替代汽柴油使用。这些公司都是未取得成品油经营资质,具有较大安全隐患。在经营中的偷税漏税行为,也影响地方的财税收入。
据了解,2024年8月,在商务部下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成品油流通监管工作的通知》中,特意标出“明确概念及监管范围”,要对以醇类燃料、清洁剂等名义销售燃料油的行为予以打击。
近几年,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成品油违法销售行为,非法经营者多以虚假宣传、低价销售为手段,以新能源替代品名义开展销售,针对这些市场乱象,吕成才委员建议,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,净化市场环境,维护行业秩序,保护消费者利益,守护好地方安全与生态环境。
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--中国经济新闻网作者:杨同玉股票配资怎么开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