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自:中国经济时报杭州股票配资公司
金融政策助推资本市场发展编者按
近期,资本市场热点话题频频。央行等六部门印发的《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》,一经发布便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。与此同时,“A+H”上市的热潮持续升温,众多A股企业瞄准港股市场,开启新征程。这一系列现象背后,是金融政策的驱动,也是企业在市场变化中的抉择。本期报道将深入剖析金融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,探寻“A+H”上市背后的考量与挑战以及企业的战略布局。
■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
2025年6月底,央行等六部门印发《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》,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和预期改善。Wind数据显示,6月30日至7月4日,上证指数上涨1.40%,深证指数上涨1.25%,创业板指上涨1.50%,沪深300上涨1.54%,上证50上涨1.21%。
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,此次金融“组合拳”增强了市场信心,扭转了此前偏谨慎的市场情绪,促使场外增量资金加速入市。政策对资本市场短期提振显著,激发了一轮消费主题行情,改善了市场风险偏好,长期看可能重塑A股板块估值格局,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行稳致远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。
政策驱动下市场呈现出结构性行情
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,股市短期波动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。据测算,6月25日至7月4日,上证综指、创业板指、科创50累计涨幅分别为1.51%、4.46%和0.62%。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,消费结构不断转型升级,消费形态逐渐由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,数字、绿色、智能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,为服务消费市场回升提供了支撑。
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,6月25日,主板、创业板和科创板三个板块均价量齐升,上证指数涨1.04%,深证综指涨1.41%,创业板指涨3.11%,科创综指涨1.58%;市场交投放量,25日两市主板成交额达9658亿元,创业板达5189亿元,科创板达1201亿元。在政策驱动下,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明显回暖。创业板涨幅相对较大,主板指数稳步走高。政策驱动下的走势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行情,率先领涨的是与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相关的高景气行业。6月25日,商业物业经营、锂电池、厨房小家电、多业态零售、酒店、培训教育等板块涨幅居前,资金从传统行业逐步转向政策利好的服务消费和新兴消费领域,受关注的是商业物业经营、锂电池、厨房小家电等板块上市公司。
廖博表示,国际经验表明,人均GDP达到1.5万美元左右时,消费结构将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。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.3万美元,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。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3016元,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6.1%,发达国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之后,服务性消费比重普遍在50%以上,说明我国服务消费拓展空间较大,尤其是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公共服务、医疗健康服务、文化旅游服务等需求将快速增长。
长期可能重塑A股板块估值格局
六部门打出的金融“组合拳”,强调支持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,这将对资本市场产生哪些长期和短期影响?
徐驰表示,此次金融“组合拳”增强了市场信心,扭转了此前偏谨慎的市场情绪,促使场外增量资金加速入市。短期来看,政策驱动下的这波行情具有一定“政策市”特征,流动性的改善和情绪的提振在先,基本面的验证在后。长期行情的演绎取决于政策落实效果和消费数据的验证。如果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意愿实质性提升,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板块有望出现业绩和估值的“双升”局面,形成可持续的投资主线。反之,若政策传导不及预期,消费反弹力度不足,短期资金热情可能面临降温。
“金融支持消费的新政策引发了A股内部资金流动的明显调整。”徐驰表示,从板块层面看,资金从部分传统周期领域加速撤出,转而流向消费升级和科技成长领域。在政策发布后的交易日里,石油、煤炭等旧经济板块逆市下跌,消费、科技板块连续领涨。在市场层级方面,有迹象表明,主板蓝筹资金部分流向了中小创。创业板指在6月下旬的涨幅明显高于沪指,即反映出中小市值成长股相对吸引更多边际资金关注。如6月25日创业板指大涨3.11%,涨幅是上证指数(1.04%)的三倍。由此可见,在政策导向鼓励下,市场资金正从过去偏好银行、地产等大盘股,逐步转向中小盘、新兴产业和新消费领域。
“此轮行情中,银行保险等金融权重股也因经济复苏预期走高,6月25日银行板块上涨1.05%,反映出政策驱动下的资金流向变化有利于盘活市场结构,促成大小盘、传统与新兴板块之间更加健康的均衡状态。”徐驰表示,此次金融政策对资本市场短期提振显著,长期潜在影响深远。短期内激发了一轮消费主题行情,改善了市场风险偏好;长期可能重塑A股板块估值格局,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行稳致远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。
廖博表示,在大类资产方面,六部门政策红利的释放,更多表现为风险偏好的提振,预计2025年下半年市场或呈现股债双牛的结构。此外,外资对A股的态度有望更加积极,或将驱动未来A股、港股持续走强。预计市场资金面边际改善,情绪面预计仍有提振空间。一方面,预计中美经贸关系可能在震荡曲折中走向缓和,另一方面,“类平准”基金兜底尾部风险,二者均将支撑市场风险偏好。综合来看,A股有望形成低波红利与科技成长交替向上的结构化行情。居民储蓄和外资未来均有望成为两地市场的增量资金,A股方面重点关注创业板、科创50等高弹性板块。
央行提出,将证券、基金、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,总额度8000亿元。
廖博表示,两项工具的设立旨在依托对市场熟悉的上市公司和行业机构,主动识别优质上市公司,自行决定是否加杠杆买股票,进而用市场化的手段促进金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。两项工具将发挥校正资本市场超调、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,也能将货币政策传导与金融稳定链接,同时实现信用创造与股票市场维稳。



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
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
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
]article_adlist-->
